2019 年或将成为「数据中台」元年
Summer 发布于:2019-06-18 浏览 2015
文章转自「首席数字官」
ID:ChiefDigitalOfficer
作者:李国欢
也许是从消费者们逛着淘宝、打着滴滴、点着外卖开始;也许是从国家喊出「互联网+」开始;也许是传统企业纷纷着手数字化转型开始……总之,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一个令众多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们艳羡不已的地方,这里有着他们渴望的「诗和远方」。同时,一颗叫做「中台」的种子也就此生根发芽。
锦囊专家平台大数据行业资深专家预测,预计未来 10-15 年,数据中台市场将会成长为一个万亿级市场,这一发展趋势,在今天愈加明显。
▌中国特色的「数据市场」和「中台」环境
中台最早可追溯至二战期间美军的一套强有力的作战系统,作战期间,该系统可帮助美军迅速掌握敌方情报、做出判断,进而组建出技术掌握能力、思考决策能力、打击歼灭能力最强的 7—11 人「小组」,以少胜多,引领整个军队攻防体系达成目标。
而在中台思想进入中国,则应该追溯到 2014 年,阿里巴巴访问芬兰游戏企业 Supercell 后,正式将其采用美军作战系统的「中台」(「大中台、小前台」)带回中国,作为企业战略,并将其结合阿里现有工具从战略地位、组织架构、人才管理等多方面自上而下进行布局;将支持类的业务放在中台,扮演平台支撑角色,通过打破原来树状结构,使小前台距一线更近,业务全能,更加快速决策、敏捷行动。所以中国化「中台」由此诞生,同时「中台」的出现也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打开了一扇新门。
在「首席数字官」的采访中,大数据产品专家,数澜科技 COO 武凯认为,马云的芬兰出访,为中国企业首次引入了「中台」的概念,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中台」,则和我国特有的「数据市场」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是因地制宜的「中国产物」。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国家出台「互联网+」指导意见,2017 年,我国众多大型传统企业,如中信集团、兴业银行、百果园等央企、金融、零售企业纷纷响应「互联网+」概念,调整组织架构、业务线上化,产生大量数据,向着业务数据化方向全速前进。
以「小程序」APP 为例,今天中国企业通过小程序 APP,可与 C 端用户频繁的产生着各种各样的交互数据、行为数据,使其成为企业源源不断的数据资产化的永动机。同时,我国用户数据规模还在快速增长中,大量消费者端数据,特别是消费者行为数据,当其在与后端 ERP 系统、各平台数据相结合实现大量的多元数据互通时,其产生的化学反应前无古人,同时在世界其他国家中也十分罕见。
就「互联网+」概念本身来看,其天然形成了新的场景,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形态的业务创新。以企业招聘为例:传统企业招聘时没有系统,也没有数据作为参考;而今天企业在进行人才选拔时,招聘系统中存储着大量与应聘者相关的数据,同时还可实现数据反馈,数据沉淀……,类似这样更多的数据在为业务所用、支持业务创新。然而在新形态的数据场景推动下,如何将数据赋能业务实现迭代升级,针对这一问题,企业还需要更深层的底层设施。
因此 2017 年以来,国内众多头部企业纷纷开始花大力气探索建设数据中台,研究建设「数据中台」的价值所在,以及如何建设「数据中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有一万个企业,就有一万个「数据中台」
那么今天,在头部企业引领、胸部企业紧跟、腰部企业磨刀霍霍寻找路径的过程当中,建设数据中台这条路,各家企业究竟走的如何?
为此「首席数字官」对直接推动者企业 CIO 们进行了一次「真实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对是否有必要建设数据中台这件事情,CIO 们并无质疑之声;但如何建设数据中台,尤其是落实到企业具体建设的实操阶段,很大一部分胸部企业 CIO 反映遇见了种种阻碍。如:数据服务的形式众多,业务维度复杂,差异化较大,实际操作中用一个系统来承载数据服务 API 十分困难;再如在中台落地过程中,如何和前台界面进行解耦合、如何沉淀既有系统共性能力……;也有少数腰部企业 CIO 在探索路径过程中一直困惑建设数据中台是否有门槛一说。
针对当前现状,「首席数字官」将采访专家的观点分析进行了归纳总结,首先今天胸部及胸部以下企业在实操过程中遇见的各种阻碍,很直接的反映了两方面问题,其一,数据资产化本身存在着先天的数据采集门槛;其二,数据中台在搭建过程,一定是具体企业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对于数据采集门槛来讲,不同的行业其企业自身的数字化程度不同。例如金融行业,其产品其本身就是数字,先天带有数字基因。所以,在建设中台时,企业数据更加丰富、也更加容易实现数据资产化。相较于金融企业来讲,零售企业则拥有着更多的实体数据,在进行「数据中台」搭建过程中,数据采集的过程相对比较更困难些。但就当前我国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困难程度来看,工业制造型企业难度最大,由于工业制造的数据大都存储在传感器中,其接口并没有完全开放,且并非标准化,所以在数据资产化环节中,今天的工业制造业依然面临着数据采集阻力。
其次,对于企业来讲,没有任何一家头部企业的数据中台的最佳实践是可以直接拿来即用的。从这一角度来看,所有企业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打法各不相同。以大型零售企业百果园为例,由于零售企业更接近于消费者,所以其数据中台的搭建往往更加垂直于某一领域,注重场景化和打造个性化定制。所以百果园在搭建数据中台时,采用线上线下数据形成统一 ID 体系方式,打造数据资产化架构全新的人、货、场标签,来全面挖掘数据价值。再如大型央企中信集团,中信集团在布局建设数据中台时更侧重于顶层设计和整体推进,并将数据赋能产业作为夯实集团战略转型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
虽然企业在建设数据中台时即存在着数据门槛、也不能照搬复制的问题,但是也并非完全无章可循。各企业完全可以基于战略和组织,同时借助体系化的实施方法论和工具化平台,与合作伙伴可通过「共创」的方式,搭建出属于企业独一无二的「数据中台」,这也是我们可预见数据中台未来趋势的一个重要依据之一。
▌「数据中台」或将成为「万亿级」市场
回看 2018 年,不仅有行业内对于中台定义的百家争鸣,更有华为、腾讯、万科、京东等诸多行业头部企业带动了对数据中台落地实践的探索热潮,「数据中台」在 2019 年上半年的数字化转型舞台中依然站稳了 C 位。即使在资本寒冬背景下,细分领域中,以建设中台为发展核心的创业型服务商也频频受到资本青睐,仅 2019 年 1 季度,即有衡石科技获得新一轮融资,Wakedata 获得千万人民币 A 轮融资,而从成立之初就立足提供数据应用基础设施、为企业搭建自有数据中台的数澜科技再获 1 亿元 A+ 轮融资,其距离上轮融资仅 9 个月时间……这些小趋势的出现,让业内更多头部以下企业看到了中台潜在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2019 年,国内约有 500 余家大型头部企业正在尝试建设数据中台,如上文提到的数澜科技就已经服务了数十家头部企业在构建数据中台,如中信云网、百果园、兴业银行、万科集团等已经开始取得落地效果。
在此次采访中,锦囊专家资深大数据专家就未来 3 年、5 年及 10-15 年的数据中台发展给出详细预测分析:
首先, 2019 年很可能成为「数据中台」元年;同时,关于数据中台的整体定义,也会随着头部企业落地数据中台而逐渐清晰。预计 2019 年底,我国将会诞生 10-15 家呈现明显落地效果的数据中台建设最佳实践案例企业。
从行业角度来看,随着近些年各行业企业纷纷响应建设数据中台,因而激发更多数据中台服务商的业务创新,如采用通过识别行业内典型应用场景构建解决方案闭环的方法,使用户在最短时间内认知数据中台的价值所在。但随着创新服务的发展,今天各行业对数据中台的适应性、敏感度差距愈加明显,其中互联网、金融、新零售等行业因此先天的数据门槛优势成为了服务商们的必争领域。
而 2020-2021 年,热门行业(金融、零售等)服务竞争预计将持续激烈;同时制造、能源、医疗、农业等行业也将出现更多个具有丰富想象力、且深度应用的数据中台应用场景。
除行业外,未来头部企业对建设数据中台、对服务商、以及配套的数据安全管理等要求也将越来越高,由于头部企业自身的业务体量及数据庞大且复杂,因此头部企业对于建设数据中台的考量将会越来越严格;同时,腰部企业对数据价值的认知也在不断增强,相比于头部企业,腰部企业建设数据中台的复杂度相对简单,对于成本也更加敏感。
预计在 2021 年至 2022 年,我国头部企业将能够充分应用「中台」,而胸部、腰部企业也逐渐成长为具备应用中台能力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市场将会演进出一部分行业服务商,如行业 SaaS 级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提供商,算法服务提供商、数据应用服务商,通过「PaaS+SaaS」联手,为更多中小企业构建数据中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这一基于数据中台构建生态的服务也或将产生更多建设数据中台的新路径,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台或将演进成为一种全新的形态。
而在新形态演进过程当中,当各企业完成数据中台建设后,企业间可进行跨领域、跨行业间的数据交换和应用,数据在不同企业间进行授权交换,使得其成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驱动力;同时,在这种数据流通背景下,还将会诞生更加细化的服务商,如:数据服务商、算法服务商等为企业提供专门的数据开发服务,和融合多方数据之下进行的数据建模。
据知名调研机构 Canalys2019 年 2 月的相关数据报告,2018 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 800 亿美元,达到 804 亿美元,未来 10-15 年,「数据中台」也许会超越今天的云计算市场,形成一个万亿级市场,同时中国也将诞生 1—2 家 SAP 级别企业。